
在公元前257年,长平之战后,秦国继续向赵国发起进攻,围困赵国的都城邯郸。赵王向魏国求援,魏王派遣大将晋鄙率军前往支援,但因受到秦国的威胁,晋鄙并未采取实际行动,而是选择按兵不动。这时,魏国的信陵君急于救赵,便假传魏王的命令,秘密杀害了晋鄙,成功解除赵国的围困,从此信陵君在各国之间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。
50年后的公元前208年,秦国名将章邯渡过黄河,攻打赵国并大败赵军,包围了赵王所在的巨鹿城。赵王派人向各国求援,楚王派遣宋义与项羽共同率领五万大军北上援赵。然而,宋义在到达安阳后,决定按兵不动,等待秦赵两国互相消耗,而此时项羽对宋义的不作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,最终杀死了宋义,接管了楚军的指挥。项羽破釜沉舟,带领楚军发起猛烈进攻,最终打败了秦国的主力军,解救了赵国,确立了自己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。
展开剩余68%从魏国和楚国的角度来看,信陵君和项羽的行为,都可以被看作是“杀将夺权”。首先,赵国两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,而敌人都是强大的秦国。第一次,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败北,赵王在公元前257年向魏国求援,魏王派晋鄙领兵,但由于晋鄙的犹豫,信陵君选择采取行动,窃符救赵,杀晋鄙接管魏军。信陵君的做法虽然让魏王愤怒,但也在紧急时刻保住了赵国。
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08年,赵国再次陷入危机,赵王求援楚国。楚王派宋义和项羽带领大军前来,然而,宋义在安阳驻扎了46天迟迟未行动。项羽对宋义的犹豫不决忍无可忍,遂发动兵变杀死宋义,接管了楚军的指挥。在项羽的带领下,楚军最终打败了秦军,解救了赵国。
从魏安釐王的角度看,信陵君杀将夺权无疑是对王权的挑战。信陵君身为王族成员,深得军队支持,因此可以迅速接管晋鄙的军队。魏王本来就担心信陵君的能力,害怕他掌握更多的权力,因此这次“窃符”行动令魏王极为忌惮。然而,信陵君为了大局考虑,在夺权后并未对魏国政权造成过多威胁,最终以较为温和的方式保持了魏国的稳定。
与此不同,楚怀王的境遇则更加悲惨。项羽通过杀宋义夺取军权,最终成为楚国的实际掌权者。楚怀王在项羽的强势崛起面前失去了控制权,甚至在迁都途中被项羽暗杀,最终命丧黄泉。
信陵君和项羽的夺权行为,虽然在当时都能解救赵国,但在不同国家的背景下,效果截然不同。信陵君虽以救赵之名夺取了军权,却始终未对魏国的政权构成致命威胁。而项羽在杀宋义后,迅速崛起为楚国的领袖,并在巨鹿之战中打败秦军,最终自视为诸侯之首,直接威胁到楚怀王的生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